【支部好案例】信息工程系学生党支部:党建引领德技兼修,学生培育塑形赋能

发布者:程小丹发布时间:2022-09-30浏览次数:10

党建引领德技兼修,学生培育塑形赋能

信息工程系学生党支部


    一、党支部基本情况

    信息工程系学生党支部成立2017年5月,支部书记卢元文,目前共有教师党员9名,学生党员63名(其中预备党员39名),主要承担学生党员发展、教育管理、支部党建工作,支部曾荣获校先进基层党支部、校五星级党支部、校党建创新活动优秀成果、校园文化建设优秀成果等多项荣誉。

    二、案例背景

为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来闽考察重要讲话精神,全面落实新时代党的教育方针,信息工程系学生党支部围绕立德树人中心任务,始终将党建工作融入教书育人、学生管理、人才培养等工作中,努力探索出一条“党建引领德技兼修,学生培育塑形赋能”的党建工作新途径。

    三、主要做法

(一)强化党建理论学习,引领思想塑形

1.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记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和“来闽考察重要讲话精神”、“党史学习教育”专题内容,通过开展“佩党徽 亮身份 树形象 作表率”,“提振精气神、建设福职院、争当排头兵”、“真抓实干、马上就办”以及“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做合格党员”等主题实践活动,提高师生党员思想政治理论素养。

2.支部探索“1+1+1+x”的实践培养模式,即1名教师党员、1名企业导师党员、1名优秀高年级学生党员共同培养,参与x次党员实践主题活动,从党性教育到专业学习到行为养成,对党员、入党积极分子进行过程性综合考察培养,以老带新,以党员带团员、带广大师生,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3.坚持党建带团建,构建“三个三”团建工作模式:三线推进读书社建设(以思想政治为主线,以传统文化为辅线,以专业技术为前线),三位一体构建学生干部绩效考评体系(综合素质维度,知识见识维度,职业素养维度),三大品牌打造校企合作学生工作室特色(专业培训品牌,志愿服务品牌,创新创业品牌)。

(二)加强课程科研创业融入,助力专业赋能

1.加大“课程思政”建设力度,抓好“名师特色示范课堂”活动,以申报“课程思政”改革试点项目为基础,打造有效实现知识技能传授与价值引领相结合的精品课程,促进思想政治教育在专业课堂的渗透。充分发挥专业资源优势,结合福建省人工智能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打造专业核心课程和专业群平台共享课程,建设课程思政案例库。

2.依托大学生志愿服务中心、三创苗圃工作载体,持续推进与三坊七巷社区共建实践育人基地,充分发挥专业优势,坚持开展义务维修电脑、社区网络维护等具有专业特色的志愿服务和大学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社区文明共建等活动,积极培育“青年红色筑梦之旅”等新时代社会实践精品项目,确保大学生志愿服务参与率达100%,平均志愿服务时长50小时以上。

(三)打造多维度文化阵地,促进德育塑形

1.在青年读书会的基础上,成立7个“新时代·新思想·新青年”读书社,结合传统节庆日、重大事件和开学典礼、毕业典礼等,开展政治理论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教育等活动,选树宣传典型,营造良性互动的学习环境和积极向上的文化氛围。

2.注重工匠精神培育。突出“励园文化”三大精神:励志成才、匠心筑梦、爱心奉献,通过企业导师、教师团队和朋辈之间的传、帮、带,努力构建班主任、辅导员与学生、专任教师与学生、企业导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四个传承层级,积极弘扬师徒文化及工匠精神,让学生实践创新的能力和精益求精的工匠品质不断得到磨砺升华。

3.壮大新媒体工作室。强化网站、微信公众号、易班的建设和管理,进行网站、微信公众号改版,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元素的融入度,组织开展“大学生网络文化节”、“献礼新中国成立70周年·我和我的祖国”线上故事征集展示等活动,丰富形式,调动学生积极性,打造寓教于乐的网络平台。在重要时间节点,配合线下主题教育活动开展网络思政工作,重视意识形态工作,引导师生增强安全意识,遵守行为规范。

(四)提升精细化育人水平,强化爱心赋能

1.落实学校、院系、班级、宿舍“四级”预警防控体系,充分发挥190名心理信息员的作用,做好每年新生心理普查和“两周一报”心理动态报送工作;建立特殊学生档案并给予定期跟踪和关注。通过励阳谈心室,开展心理健康系列主题教育活动,提升学生整体心理健康水平。

2.深入开展“资助政策乡村行”“家校关怀万里行”“金融知识校园行”等教育活动,积极选树“励园先锋人物”,落细落实助学金核查、贫困生报送、勤工助学以及生源地助学贷款、国家助学贷款等工作。支部全体党员主动联系一个班级并担任班主任,同时建立“一对一”结对帮扶,为一名学困生或贫困生在学业、生活、就业等方面联系一位教师党员。

3.组织师生党员走出校门,深入基层开展移风易俗宣传、党的政策宣讲,主动对接闽宁合作共建。双方立足院校特色优势,就党建工作、课程思政、技能竞赛、学生管理、心理健康教育等方面进行交流,加强对口帮扶,深化闽宁合作。

    四、主要成效

1.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挥党建育人成效。学生党支部获得学校五星级党支部称号,支部教师党员争优创先,先后2人获得福州市直教育系统“优秀共产党员”荣誉,2人分别获得2021年福建省高校思政教育研究会论文辅导员二等和三等,在学校“学党史、讲党史”主题教育活动中,获得一等奖1名,优秀奖2名;支部学生党员积极参加党史学习教育活动,在2021年福建省高职高专院校“党旗在我心中飘扬”党史知识竞赛中,荣获一等奖1人,二等奖4人,三等奖10人; 在学校“一马当先”知识竞赛中,团体荣获二等奖,个人一等奖2人,三等奖2人,师生党员的理论水平较大提升。

2.促进党建工作与学生管理工作双融合,理论学习和创业实践育人新突破。支部注重将理论学习与学生实践紧密结合,在学生创新创业中,师生党员积极参与、精心准备创新创业大赛,先后获得2020年荣获“振兴杯”全国青年职业技能大赛金奖1项、铜奖1项;第一届全国职业技能大赛优胜奖1个,一带一路暨金砖国家技能发展与技术创新大赛一等奖2项,二等奖1项,三等奖3项。近两年荣获省级创新创业大赛奖项4个,就业创业成绩凸显,获校级2021年毕业生就业创业典型工作一等奖。

    五、案例启示

    1.高位推动,促进学生支部党建工作融入立德树人新格局。支部党建工作主动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注重借用时事政治、社会热点、校园生活等生动鲜活的案例与素材,坚持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推进党建思政工作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

2.协作联动,创新党建协同育人新模式。深入探索党建育人工作创新模式,强化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一是在第一课堂中发挥专业教师“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的育人成效,积极推进“课程思政”案例库建设;二是在第二课堂中,丰富学生活动形式,如创新创业、技能竞赛、学生社团活动等方面发挥榜样示范作用,树立师生党员先进事迹典型;三是加强系部党建文化氛围建设,打造“一专业一工作室”平台,发挥师徒文化作用,积极培育工匠精神,塑造适应新工科发展的技术技能人才。

3.示范带动,发挥支部党员示范新效应。扎实推进学生党支部创先争优工作和榜样示范带动作用,积极培育支部党建工作新媒体,推动“五‘微’一体”党建工作新模式,打造有思想、有温度、有力量、有亮点的坚强堡垒,引领支部工作再上新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