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具设计与制造

发布者:刘海斌发布时间:2018-09-17浏览次数:57

培养目标:

培养具有与本专业未来工作岗位相适应的职业素质和职业道德,具有较强的学习能力、创新意识和爱岗敬业精神,主要面向模具设计与制造、机械产品开发与制造及机械加工等企业,在生产、服务及管理第一线,能从事车辆、电子产品等中等难度模具设计与制造、产品成形与模具制造工艺的编制、现代模具制造设备操作、模具的装配与调试等工作,具有职业生涯发展基础,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优秀技术技能人才。

主干课程:

机械制图与CAD、机械设计基础、机械制造基础、模具CAD/CAM、冲压模具设计、塑料模具设计、压铸模具设计、数控编程与加工、模具制造工艺学、模具综合训练等。

主要就业方向:

可从事机械、电子、电器、轻工、塑料等行业的模具设计、制造和维修,产品设计,模具生产企业的工艺设计、生产组织和管理,模具使用部门的正常维护和管理,模具及其材料、配件的营销、技术服务。

  

模具设计与制造

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三年制)

专业代码: 560113

专业主任:赵仕宇

制订成员易宗超林峰

二〇一九年七月制

  

  

  

  

  

  

  

  

  



一、入学要求与修业年限

㈠入学要求

普通高中毕业生

㈡修业年限

三年

二、职业面向

㈠职业岗位

1、职业岗位群

所属专业大类(代码)

所属专业类

(代码)

对应

行业

(代码)

主要职业类别

(代码)

主要岗位类别(或技术领域)

职业资格证书或技能等级证书举例

装备制造大类(56)

机械设计制造类(5601)

专用设备制造业(35)

机械工程技术人员(2-02-07

工装工具制造人员(6-18-04)

模具设计员、数控编程员、

成形工艺员、

机械操作员

车工、铣工、加工中心操作;电切削工、冲压工;模具设计师

说明:所属专业大类及所属专业类应依据现行专业目录;对应行业参照现行的《国民经济行业分类》;主要职业类别参照现行的《国家职业分类大典》;根据行业企业调研,明确主要岗位类别(或技术领域);根据实际情况举例职业资格证书或技能等级证书。

2、职业岗位进阶

职业进阶

岗位类别名称1

岗位类别名称2

岗位类别名称3

高级岗位

模具制造工程师

模具研发工程师

模具项目工程师

中级岗位

数控设备操作员

模具钳工

模具生产管理员

初级岗位

机床操作员

模具钳工学徒

模具质检员

㈡就业面向

1.初始岗位(毕业后1至2年的主要岗位)

1)模具钳工——装配模具,试模调整,协助开发设计模具

2)助理模具制造工程师——从事模具零件加工工艺编制和设备操作

3)助理模具设计师——从事中等复杂程度的模具设计

2.发展岗位(毕业后3至5年的主要岗位)

1)模具设计师——独立开发设计新模具

2)模具制造工程师——编制加工工艺和加工程序

3)模具生产管理——从事模具生产管理与质量管理

㈢职业岗位、工作任务与核心能力

职业岗位

工作任务

工作过程简述

主要核心能力

模具设计

诠释客户要求,分零件结构工艺。

根据客户要求,分析确定零件材料、结构工艺,拟定成形工艺方案,确定成形设备

沟通表达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

分析成形过程,确定成形工艺参数。

分析零件的成形过程;利用有限元模拟软件构建有限元仿真模型,模拟零件成形过程,分析仿真结果,优化成形工艺参数,确定成形方案。

模具仿真分析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确定模具结构,绘制装配图、零件图

根据成形方案,设计模具结构、绘制模具装配图和非标件的零件图。

看图、识图、制图能力;模具设计能力

模具制造

确定标准件和非标件的制造策略

拆分模具装配图,分析各零部件的特点,确定模具标准件和非标准件,选择标准件供应商,确定非标准件的制造策略。

制图、识图能力;沟通表达能力;模具分析能力

编制自制非标件加工工艺方案

根据自制非标件零件的材料和结构,参照企业自身生产条件,确定加工方案,编制零件加工工艺规程,选择和设计工装夹具

制图、识图能力,编程零加工工艺规程和夹具设计能力

生产加工非标件

根据非标件零件的加工单,采用相关设备加工模具非标件。处理现场工艺问题,改进与创新工艺

常用设备操作能力,创新能力,沟通表达能力

模具钳工

装配模具

制定装配工艺方案,根据装配要求,装配模具各零部件

识图能力,模具装配、检验、调整能力,

调试模具

根据模具精度要求,调整模具结构,满足模具生产要求

模具试模能力,修配能力。

模具生产组织管理

组织企业生产

根据企业车间生产管理规定、生产车间各部门生产特点合理组织生产,满足企业订单生产要求;协调生产车间各部门的生产,

企业生产管理能力,服务能力,沟通表达能力。

三、培养目标与专业人才培养规格

㈠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理想信念坚定、德技并修、全面发展,具有一定的科学文化水平、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工匠精神、较强的就业创业能力,掌握本专业的基本知识和主要技术技能,面向模具生产企业及机械产品制造相关企事业单位,能够从事汽车、电子产品等零配件中等复杂程度冲压模具、塑料模具的设计制造与装配、机械产品创新设计,快速成形设计等工作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㈡专业人才培养规格

1.素质要求

1)具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坚决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深厚的爱国情感、国家认同感、中华民族自豪感;崇尚宪法、遵守法律、遵规守纪;具有社会责任感和参与意识。

2)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素养。崇德向善、诚实守信、爱岗敬业,具有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尊重劳动、热爱劳动,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具有质量意识、绿色环保意识、安全意识、信息素养、创新精神;具有较强的集体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能够进行有效的人际沟通和协作,与社会、自然和谐共处;具有职业生涯规划意识。

3)具有良好的身心素质和人文素养。具有健康的体魄和心理、健全的人格,能够掌握基本运动知识和一两项运动技能;具有感受美、表现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具有一定的审美和人文素养,能够形成一两项艺术特长或爱好;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具有良好的生活习惯、行为习惯和自我管理能力。

2.知识要求

1)掌握模具制图的知识。

2)掌握工程材料与热处理知识。

3)掌握机械加工知识。

4)掌握注射成型工艺、注射模具设计与制造相关知识。

5)掌握模具制造相关知识。

6)掌握模具设计与制造软件相关知识。

7)熟悉冲压成形与冲压模具相关知识。

3.能力要求

1)能识读、绘制模具图。

2)常规机加工设备的实际操作能力。

3)能进行中等复杂程度的注射模具设计和冲压模具设计。

4)能分析工艺、编制工艺。

5)能操作机床进行模具零件的编程与加工;

6)能进行模具的装配与调试;

7)能对企业的生产进行组织管理,开展产品营销工作;

8)具有分析解决问题创新创业能力、沟通表达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9)具备终身学习能力,为未来的职业岗位晋升打下基础。

4.职业资格证书与课程证书

(1)职业资格证书

职业岗位

职业资格证书名称及等级

发证单位

模具制造

车工、铣工、加工中心操作工、线切割操作工(中、高)

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部职业技能鉴定中心

模具设计

AutoCAD证书(中、高)

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部职业技能鉴定中心

助理模具设计师

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部职业技能鉴定中心

模具修配

钳工(中、高)

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部职业技能鉴定中心

(2)课程证书

A.信息技术基础能力证书:微软办公软件国际认证

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证书一级或MS OFFICE证书。(可作为以证代考证书,不作为毕业要求)

B.专业英语能力证书:B级证书或机械专业英语资格证书(可作为以证代考证书,不作为毕业要求)


四、课程体系与核心课程(教学内容)

  ㈠专业课程体系的架构

  


㈡专业课程

1.专业基础课程

课程名称

主要教学内容与要求

主要技能与要求

课程思政励园文化融合点要求

创新创业融合点要求

考核

学期

学时

机械设计基础

1、机械构件的受力分析及其应用。

2、构件的受力变形、强度计算。

3、机构运动简图的识读与绘制。

4、连杆机构的应用与设计。

5、带传动、链传动的认识与选用。

6、齿轮的工作特性分析及设计。

7、齿轮系传动比的计算与应用。

8、各联接件的选用。

9、轴的结构分析与设计。

1、能分析机械中各种构件的受力状况,与材料的强度校核,能判断零件的失效形式。

2、能运用标准、规范、手册和查阅有关技术资料。

3、具有一定的工程素养、职业道德意识。

3、能熟练运用机械设计的基本规范、标准、方法对机械实际案例进行分析诊断,能独立分析机械的组成、常用机构运动特性。

4、初步具有简单设计机械及传动装置的能力,能独立对简单机械的零件的进行选用或设计。

5、具有应用标准、手册、图册等有关技术资料的能力。

6、具有对常用机构及通用机构零部件进行维护的能力。

工匠精神与机构零件强度计算、机构运动分析的融合

机械常用零部件的创新设计应用

考试

1-2

112

机械制图与CAD

1、机械制图国家标准及其有关规定。

2、正投影作图基础、基本体的投影、立体表面的交线、组合体、机件的表达方法。

3、标准件与常用件、零件图与装配图。

4、公差与配合及表面粗糙度。

5、AUTOCAD机械制图基本知识及应用。

1、能够运用正投影法的基本理论和作图方法绘制和阅读机械零件图和装配图。

2、能用公差与配合、零件表面粗糙度及其注写方法对零件进行标注和识图。

3、能够执行机械制图国家标准及其有关规定。

4、会用计算机绘制零件图和装配图。

质量精度与爱国精神和情怀的融合;

机械图样绘制与工匠精神的融合

图样表达与产品创新设计融合

考试

1-2

112

机械制造基础

1、金属切削的过程、刀具材料及刀具角度对切削加工的影响。

2、各种常见普通机床的基本结构和用途。

3、加工零件的定位和装夹、及各种通用机械设备加工方法和工艺分析等。

1、了解各类切削加工机床的基本原理和应用特点。

2、理解切削用量选用的基本原则,熟悉各种刀具材料的性能。

3、理解各种通用机床设备的应用范围。

4、掌握零件加工基本理论与加工方法选择。

5、初步具有机械加工现场问题分析与解决能力。

加工零件表面质量、加工精度与工匠精神融合;

设备、材料选用与爱国主义情怀融合

机械零部件创新设计,机械产品创意设计与制造与创业精神的融合

考试

3

56

模具材料与热处理

1、金属的结构、结晶及金属材料的性能

2、铁碳合金相图。

3、钢在加热、冷却时候的组织转变。

4、钢的热处理工艺。

5、模具材料性能要求。

6、模具材料选用及热处理。

7、表面化学热处理。

8、表面涂镀技术。

9、模具失效与使用寿命

1、了解金属材料的性能、晶体结构;

知道铁碳合金相图、钢的分类及牌号等。

2、熟悉热处理原理。

3、能对钢进行热处理工艺分析。

4、熟悉常用冷作模具材料性能、处理;

5、会选用冷作模具材料。

6、能对模具表面进行表面处理。

7、知道模具常见的失效形式。

8、知道影响模具使用寿命的因素。

选择材料的精准度与工匠精神的融合;

材料性能选择与爱国情怀的融合;

模具表面热处理硬度等要求与工匠精神的融合

正确选择零部件材料与产品创新创业融合。

考试

3

56

电工电子技术

1、电路分析。

2、磁路变压器。

3、电机及其控制电路。

4、半导体基础知识。

5、共射放大电路、共集电极放大电路、功率放大器、差分放大电路等基本放大电路。

6、集成电路的线性和非线性应用。

7、组合逻辑电路。

8、时序逻辑电路。

1、具有正确使用常用电工电子仪器仪表的能力。

2、具有正确测量基本电学量的能力。

3、具有正确识读和分析常用电工电子电路,并完成有关电路参数计算的能力

电路分析、电工电子仪器仪表使用过程与工匠精神的融合

电路设计、应用与创新创业产品的融合

考试

2

56

2.专业核心课程5-8门)

课程名称

主要教学内容与要求

主要技能与要求

课程思政励园文化融合点要求

创新创业融合点要求

考核

学期

学时

冲压成型工艺及模具设计

1、冲裁间隙的确定。

2、凸凹模刃口尺寸计算

3、冲裁力、卸料力和推件力的计算

4、排样和搭边设计。

5、典型冲裁模设计与制造。

6、弯曲模具工作部分设计

7、弯曲模典型结构。

8、圆筒件拉深变形分析与工艺计算。

9、典型拉深模具设计制造。

10、其他冲压模具设计。

1、会进行单工序冲裁模结构设计。

2、会进行连续冲裁模结构设计。

3、会进行冲裁模结构设计。

4、会进行弯曲件模具设计。

5、会设计并制造中等复杂程度的拉深模。

6、能简单设计结构件的翻边模具。

模具设计需要长期的积累和沉淀,其设计过程与励志成才、工匠精神的有机融合

产品结构与成型方法

考试

3

56

塑料成形工艺及模具设计

1、常用塑料性能与应用。

2、塑料零件结构工艺性分析3、塑料主要成形工艺

4、浇注系统和排气系统设计。

5、成型零件结构和尺寸设计。

6、结构零件的设计与选用

7、推出机构、顶出机构与复位机构设计

8、冷却、加热系统设计。

9、模具总装图布局与特殊画法。

1、熟悉常用塑料的性能。

2、会根据塑料性能选择成形工艺。

3、能塑料制品结构工艺设计。

4、能进行中等复杂程度注射模具设计与制造

5、熟悉压缩压注模具设计。

6、了解挤出成型模具设计

模具设计需要长期的积累和沉淀,其设计过程与励志成才、工匠精神的有机融合

产品结构与成型方法

考试

4

56

数控加工编程与操作

1、轴类零件加工与编程。

2、套类零件加工与编程。

3、简单平面轮廓零件加工与编程。

4、型腔零件加工与编程。

5、孔系零件加工与编程。

6、曲面零件加工与编程。

1、能熟练掌握数控车床的编程指令及其编程方法。

2、能熟练掌握数控铣床的编程指令及其编程方法。

3、能熟练掌握数控加工中心的编程指令及其编程方法。

4、能熟练掌握宏程序编程的特点及编程的方法。

优化编程加工与工匠精神融合

轨迹优化与产品结构优化设计

考试

4

56

模具CAD/CAM

1、塑料制件的三维模型构建方法。

2、塑料制件的分模与模仁设计。

3、浇注系统、顶出系统、冷却系统的设计。

4、模具零部件的导出。

5、加工工艺和加工材料特性。

6、刀具、参数的合理选择。

7、刀具路径优化和编程后处理

8、程序的调试与仿真加工。

1、会用CAD设计塑料模具浇注系统、顶出系统、冷却系统、测抽芯结构及其结构零件。

2、会用CAD设计简单冲裁模具;

能导入导出模具零部件。

3、会计算刀具常用进给。

4、熟悉加工操作的创建、刀具路径管理、刀具的创建、安全高度的定义。

5、会进行平面加工、型腔加工。

6、会粗加工、会精加工、切槽、端面和螺纹的加工。

模具设计需要长期的积累和沉淀,其设计过程与励志成才、工匠精神的有机融合

产品结构创新

考试

4

56

模具制造技术

1、典型模具零件加工工艺编制

2、模具制造先进技术;

3、模具装配

1、会模具典型零部件的加工;

2、会用先进制造技术制模;

3、会模具零部件装配。

产品生产过程与敬业、爱国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合

模具零部件集成制造过程创新

考试

5

56


㈢实践教学环节安排与说明

1.专业技能进阶培养路径图

学期

实训项目名称

项目学时

类型

课程名称

课程学时

对应技能

学期周次

假期周次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1

2

3

4

5

6

7

8

加工六角螺母

24

专周实训

钳工实训

24

能完成零件制作

手工绘图

6

课内实训

机械制图与CAD

56

手工绘制零件图

模具认识实习

24

专周实训

模具拆装实训

24

熟悉常用模具结构

冲压零件模具设计

48

专周实训

冲压模具设计

48

指定冲压模具设计

盘轴类零件加工

48

专周实训

机加工实训

48

完成指定零件加工

塑料零件模具设计

48

专周实训

塑料模具设计

56

指定零件塑料模具设计

指定零件成形分析及模具设计

48

专周实训

模具数字化设计

48

完成仿真分析及模具三维图绘制

型芯、型腔加工

48

专周实训

数控加工实训

56

完成零件加工

专业实践

96

跟岗实习

模具综合实训

96

完成企业实习任务

1.毕业实习

312

顶岗实习

顶岗实习

312

完成顶岗实习任务

2.毕业设计

72

顶岗实习

毕业设计

72

完成毕业论文

总计

762

“类型”分为实训和实习,实训有课内实训、专周实训;实习由认识实习、跟岗实习、顶岗实习。

实训项目学期内编排顺序以起始周数靠前者优先。

实训项目对应周次出去刷不同颜色底纹的方式加以区别。

2.独立设置专周实习实训教学环节

序号

独立设置实践教学环节名称

学期

周数

技能实训主要内容

实训形式

主要技能要求(或标准

实践育人融合点

实训地点

考核方式

条件要求及保障

备注

1

认识实习

1

1

1.实习企业概况及安全教育

2.认识实习企业生产状况;

3.认识总结

观摩

了解模具生产流程和模具企业文化

爱国、工匠精神

校外

目标考核

5家以上校外实训基地

2

钳工实训

2

1

1. 划线、锯削、錾削、锉削、刮削、研磨等单项技能训练;

2.综合技能训练

项目实战

能利用常用量具及设备进行划线、锯削、錾削、锉削、刮削、研磨

工匠精神

校内

目标考核

钳工实训室

3

模具拆装实训

2

1

1.拆卸、测量、装配冲压模具;

2.拆卸、测量、装配塑料模具;

项目实战

认识并测量、绘制冲压模具和塑料模具结构

工匠精神

校内

操作考核

模具实训室

4

电工电子实训

2

1

1.常用电子元器件

2.常用仪器的使用

3.电子产品的装配与调试.

项目实战

常用电子元器件识别、测量、选用及常见故障的识别与排除;印制电路板设计与制作;电子产品的焊接

工匠精神

校内

目标考核

电工电子实训室

5

冲压模具课程设计

3

1

1.冲压零件结构工艺分析;

2.编写设计说明书;

3.绘制冲压模具装配图;

4.绘制冲压模具零件图。

项目实战

会冲压零件的结构工艺分析,能根据要求设计出中等复杂程度的冲压模具结构

励志成才、工匠精神

校内

目标考核

模具实训室

6

机加工实训

3

2

1.车削加工;

2.铣削加工;

3.磨削加工。

项目实战

能根据提供材料,借助车床、铣床、刨床和磨床等完成指定零件加工

工匠精神

校内

操作考核

机加工实训平台

7

塑料模具课程设计

4

1

1.塑料零件结构工艺分析;

2.编写设计说明书;

3.绘制塑料模具装配图;

4.绘制塑料模具零件图。

项目实战

会塑料制品零件的结构工艺分析,能根据要求设计出中等复杂程度的塑料模具结构

励志成才、工匠精神

校内

目标考核

模具实训室

8

模具数字化设计

4

2

1.绘制零件三维图;

2.零件CAE仿真;

3.零件模具结构分析

4.绘制或生成模具结构图

项目实战

根据提供的零件和技术参数要求,完成零件的成形性分析和整套模具的设计和绘制

匠心筑梦

校内

目标考核

CAD实训室

9

数控加工实训

5

2

1.零件的结构工艺性分析;

2.加工工序确定与切削用量选择;

3.三维造型,刀具路径生成

4.数控机床的实际操作加工

项目实战

能根据提供的零件材料和零件图,完成零件加工工艺分析和加工参数选择,并根据现有设备加工出满足要求的制件

工匠精神

校内

操作考核

模具数控实训中心

10

模具专业综合实训

5

4

1.机床设备使用方法;

2.机械加工工艺、模具零件的制造工艺和零件制造;

3.成型零部件的设计与制造

项目实战

能根据企业实际生产需求,在师傅的带领下完成中等复杂程度模具的设计与加工

工匠精神

校外

目标考核

实训基地和自联企业

11

毕业实习

6

13

1.企业生产实践

项目实战

满足学校企业顶岗实习要求

敬业、奉献

校外

目标考核

实训基地和自联企业

12

毕业论文(毕业设计)

6

3

1.毕业论文写作

满足学校毕业论文写作要求

诚实、

校外

目标考核

“实习实训形式”分为校内、校外;观摩、模拟实操、项目实战。

实践育人融合点主要描述该实训项目在实践教学中应重点突出的课程思政励园文化元素列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要具体培养和塑造点“励园文化”品牌“励志成才·匠心筑梦·爱心奉献”三大内涵主要对应点


五、教学进程安排与说明

㈠课程学时结构

单位:学时

课程属性

课程类型

理论教学

理实一体化教学

实践教学

合计

占总学时比例(%)

理论教学

实践教学

必修

思想品德课程

144

18

54

162

4.9

专业基础课程

206

230

204

640

25.3

专业核心课程

138

84

150

372

14.7

独立设置实习实训课程

720

720

28.5

通识与职业基本素养课程

178

136

18

74

406

16.05

选修

100

100

3.95

专业选修课程

60

28

80

168

6.6

合计

908

1660

2568

100

占总学时比例(%)

35.5

64.5

100

100

1、理实一体化课程中,理论学时与实践学时的统计可采取估算;

2、专门实训教学是指课程中设定独立环节实施实训教学的学时数。

㈡周教学时间分配表

(单位:周)

入学教育与军训

课程教学

独立设置专周实训环节

毕业教育

考试

节假日、运动会及机动

小计

1

2

14

1

1

1

19

2

16

2

1

1

20

3

14

4

1

1

20

4

14

4

1

1

20

5

12

6

1

1

20

6

0

13+3

1

1

18

合计

2

73

30

1

6

6

117


㈢教学进程表

课程分类

课程属性

课程编码

课程名称

学分

教学时数

考核方式

学期周学时数

课程总学时

理论教学

理实一体教学

实践教学

考试学期

考查学期

14+3

16+2

14+4

14+4

12+6

16

思想品德

必修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理论)

4

72

60

2

3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实践)

*12

2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理论)

3

54

48

1

3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实践)

*6

1

形势与政策

1

48

*48

1-4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2

32

*32

2

军事理论

4

148

36

112

1

2周

通识教育

必修

职业生涯规划

1

24

16

8

1

2

职业礼仪

2

32

28

4

4或5

2

基础外语(可选英语、雅思日语)

3

30

30

1

2

职业外语(可选英语、雅思日语)

36

36

2

2

信息技术基础

3

64

18

46

1-6

创新基础

1

24

16

8

2

创业基础

1

24

16

8

5

2

大学语文(含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2

32

32

1

2

安全教育

2

60

12

*48

1-5

体育

3

108

108

1-3

2

2

2

社会公益素养培育

2

40

*16

参照团委志愿者相关规定执行(成绩计入第6学期)

小计

34

530

302

154

74

11

7

2

0

4

——

选修

人文素养培育类

4

100

每门课程计为1学分,同时要求选修课程总学时不少于100学时

自然科学与科学精神培育类

体育竞技与安全健康教育类

福建地方特色文化传承类

小计

4

100

100

1-5

——

——

——

——

——

——

思想品德、通识教育课程合计(625-700)

38

630

402

154

74

11

7

2

0

4

专业基础

必修

高等数学A

4

60

60

2

4

专业英语

2

32

32

3

2

机械制图与CAD1(创新课程)

3.5

56

40

16

1

4

机械制图与CADII(创新课程)

4

64

20

44

2

4

机械设计基础1(创新课程)

3.5

56

40

16

1

4

机械设计基础II(创新课程)

4

64

48

16

2

4

电工电子技术

4

60

40

20

1

4

模具材料与热处理

3

48

36

12

3

3

机械制造基础

4

60

40

20

3

4

数控加工编程与操作

4

60

40

20

3

4

产品造型设计(创新课程)

3

48

20

28

2

3

智能制造基础

2

32

20

12

5

3

小计(<700学时)

41

640

436

204

12

16

16

——

——

——

专业核心

必修

塑料成形工艺与模具设计

4

60

48

12

3

4

冲压成形工艺与模具设计

4

60

48

12

4

4

逆向建模基础

4

60

30

30

4

4

模具CAD/CAM

4.5

72

36

36

4

4

模具信息化管理

4

60

30

30

4

4

模具制造技术

4

60

30

30

5

5

小计(500学时)

24.5

372

222

150

——

——

4

16

5

——

专业拓展

专业选修

机械创新设计

2.5

42

22

20

4

3

液压与气动技术

2.5

42

22

20

4

3

工业机器人应用技术

2.5

42

22

20

4

3

PLC

2.5

42

22

20

4

3

机床夹具设计

2.5

42

22

20

3

传感器与检测技术

2.5

42

22

20

4

3

智能检测与控制技术

2.5

42

22

20

5

3

特种加工技术

2.5

42

22

20

5

3

创新创业实践

2.5

42

22

20

5

3

多轴数控加工技术

2.5

42

22

20

5

3

数控机床故障诊断与维修

2.5

42

22

20

5

3

3D打印技术

2.5

42

22

20

5

3

压铸模具设计

2.5

42

22

20

5

3

现代企业管理

2.5

42

22

20

5

3

小计(>150学时)

10

168

88

80

——

——

——

6

6

——

专业课程合计

75.5

1180

660

520

12

16

20

22

21

钳工实训(周)

1

24

24

1

1(周)

模具认识实训(周)

1

24

24

2

1(周)

机加工实训(周)

1

24

24

3

1(周)

塑料模具课程设计(周)

2

48

48

3

2(周)

冲压模具课程设计(周)

2

48

48

4

2(周)

模具数字化综合实训

1

24

24

4

1(周)

数控加工实训(周)

2

48

48

5

2(周)

专业综合实训(周)

4

96

96

5

4(周)

毕业顶岗实习

13

312

312

6

13周

毕业实习报告(或毕业论文、毕业设计)

3

72

72

6

3周

独立设置实习实训环节合计(>600学时)

30

720

720

1

1

3

3

6

16周

课内教学总学时

143.5

2568

422

864

1282

23

23

22

22

18

448


六、教学环境和设施要求

(一)教学设施

实践教学应该以企业需求为导向,以职业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为目标。在教学实践平台上,专业应该按照技能性、功能性和开放性原则构建校内实训基地和校外实训基地。

1.校内实训要求

实训设备和实训场地应满足实践教学计划基本要求,支撑实践教学计划所必需的校内实训基地基本要求包括“基础实训室”和“数控模具专业实训基地”

1)基础实验室:机械制图示教室1间、电工电子实验室1间、机械设计示教室1间、钳工实训室1间、液压实验室1间、CAD实训室2间,基本能满足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6门专业基础课程的实验实训要求。

2)模具实训平台:模具拆装实训室1间、数控加工实训平台1个、机加工实训平台1个、模具成型与加工实训平台1个、模具自动化生产线1条、3D打印实训室1间、CAD/CAM实训室1间。

2.校外实训要求

搭建产学合作平台,充分利用本行业的企业资源,满足学生参观、实训和毕业实习的需要,满足专业实践教学和技能训练要求,满足学生顶岗实训半年以上的实训基地。目前本专业与福建雪人有限公司等10余家企业建立校外实训基地,其中深度合作的有5家,能满足本专业的企业认识实习、跟岗实习和顶岗实习的要求。

目前,本专业《模具制造技术》《机械制图与CAD》课程入选福建省在线精品课程建设项目,《塑料成形工艺及模具设计》课程为院级在线精品课程和混合教改课程,其他课程借助蓝墨云班课、微信等平台积极开展信息化教育教学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二)教材及图书、数字化(网络)资料等学习资源

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发视频多媒体课件,通过搭建起多维、动态、活跃、自主的课程训练平台,使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得以充分调动。

搭建产学合作平台,充分利用本行业的企业资源,满足学生参观、实训和毕业实习的需要,并在合作中关注学生职业能力的发展和教学内容的调整。

积极利用课程网站、电子书籍、电子期刊、数字图书馆、各大专业网站等网络资源,使教学内容从单一化向多元化转变,使学生知识和能力的拓展成为可能。

依据各课程标准编写教材。充分体现任务引领、实践导向的课程设计思想。

七、专业教师任职资格与教学团队要求

建议按照专业发展规模提出需求规划。专业教师任职资格,专业生师比,师资力量、师资结构(专任教师任职资格及专业能力要求,企业兼职教师的任职资格及水平(技术)要求、承担的专业课程及学时比例等)。各专业在校生与该专业的专任教师比不高于25:1(不含公共课)。“双师型”教师一般不低于60%。

(一条件要求

1. 团队规模

以每届1个教学班的规模,专兼职教师12人左右,其中专任教师6人,兼职教师6人,职称和年龄结构合理,互补性强。且专任教师中“双师素质”教师比例应达70%以上;企业兼职教师担任教学课程学时比例应不低于专业课时的30%。

2. 专业带头人

专业带头人2人,即校内专业带头人1人,企业行业专业带头人1人,专业带头人应具备副教授或高级工程师以上水平,有3年以上企业实践工作经历和5年以上高等职业教育教学经历,在行业企业的技术领域具有一定影响力。具备运用工作过程导向的教学方法进行课程改革设计的能力;具有主持和组织实训实习条件建设、生产性实训项目的设计与实施、高职特色教材编写、教学标准制定、教学资源库建设的能力。

3. 专业骨干教师

专业骨干教师2~3人,应具备中级及以上职称,有1年以上企业实践经历和3年以上高等职业教育教学经历。富有创新协作精神,能承担理论与实践教学改革,设计和实施教、学、做相结合的教学方法,能主持和参与高职教材编写,教学标准制定,能进行课件、案例、实训实习项目、教学指导、习题题库、学习评价等教学资源的建设。

4)专职实践教师:3~4人,实验师或技师、工程师以上水平,有3年以上企业一线工作经历,具备实践教学能力。能承担生产性实训项目设计开发、实训指导书编写的工作。

(二)建设建议

采用“创条件、压担子、给待遇”等措施,通过“传、帮、带”方式以及聘任企业的能工巧匠、技术人员到学校指导学生的实验实训,专任教师下企顶岗实践等方式,打造一支“师德高尚、结构优化、专兼结合”的“双师型”教学团队。

八、实施建议

(一)教学方法、手段与教学组织形式建议

基于培养学生职业技能和职业素质课程内容设计理念与思路,践行高职教育“以学生为中心,做中学、学中教、教中做”的教学理念,贯彻“产学互动”的大课程模式来设计课程教学方法,采用并推行项目教学、案例教学、场景教学、模拟仿真等教学方法,培养以系统的观点去思考和解决学习过程中遇到的技术问题的能力,促进方法能力、专业能力和社会能力的提高以及积极的工作态度、良好工作习惯的养成,从而构建以学生为中心的多形式教学改革。

在教学方法与手段上要不断创新,跟上教育改革的步伐,使知识与技能可以更有效地传递给学生。鼓励教学设计和活动与企业合作进行,使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行业企业技术与技能专家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体现职业要素和产业特征。采用任务驱动、项目导向、工作室、创新室等多种形式的“教、学、做、练”一体化教学模式,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便利。即

1. 强化案例教学或项目教学,注重以任务引领型案例或项目诱发学生兴趣,使学生在项目活动中掌握相关的知识和技能。

2. 以学生为中心,根据学生特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注重“教”与“学”的互动。实行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等多种形式的“做中学、做中教”教学模式。通过选用典型活动项目,由教师提出要求或示范,组织学生进行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提高实际操作能力。

3. 注重职业情景的创设,提高学生岗位适应能力。

4. 教师必须重视实践,更新观念,为学生提供自主发展的时间和空间,积极引导学生提升职业素养,努力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二)教学评价、考核建议

改革传统“唯考试论”、“唯分数论”的学生评价方式,推行综合质量测评,将学生自主学习情况、创新活动及表现、学习过程情况、工作态度、组织协调、交流沟通、诚实守信、吃苦耐劳等综合素质方面的指标纳入考核评价体系,使其与生产过程系统性相适应,与工学结合的培养模式相适应,与任务驱动、项目导向、顶岗实习的教学方式相适应,理论与实践并重、考试与职业证书结合。并邀请行业企业、用人单位、毕业生等一起制定建立教学评价标准,召开研讨会,经过多方论证,确定评价标准。为客观的评定教学质量,我校构建了多元课程考核评价体系。课程考核评价体系以能力为考核重心,以过程考核为主的课程考核评价体系;构建校内外评价相结合的教学评价体系。各专业职业核心课程的教学考核评价标准制定过程中遵循高职教育教学规律,坚持知识、能力和素质协调发展的原则,以典型就业岗位的职业能力要求和职业资格标准为依据,以能力训练为主线,考核成绩不再只是由任课教师一人决定,而由多个评价主体共同参与考核,形成了基于工作过程的“多元化”课程教学考核方式。

按照企业员工的要求引入职业能力评价,大幅度增加学生实践能力考核的权重,注重学生的技能考核方面,考核标准由企业专家与职业院校教师共同制订,企业师傅参与现场考核,从而实现考试与考核、教育与培训、学生与学徒的“双重培养”模式,提高考核成绩的真实性、客观性;还将学生创新能力、职业素质等作为考核评价的指标之一。过程考核包含职业核心素质、创新能力、项目任务考核和实操考核。实操考试建议在期末进行的,考核人员由企业师傅、教师和若干名学生组成,对学生在规定时间内独立完成工作的实际操作考核。期末考核是主要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和理论的掌握能力,期末考核成绩不超过总成绩的40%。从而形成以职业核心素质养成为核心,基于工作过程的多元化课程考核评价体系。

(三)教学管理

不同生源地的学生有着不同学习经历和成长环境,在学习思路、生活方式和心理等方面都有不同的特点。在教学管理上应该尽量根据不同特点安排不同的教育教学方式,取长补短,并与辅导员共同努力,使学生各方面都能得到发展。

教学管理采用二级管理,在学院教务处、教学督导办公室的统一领导和监督下开展教学工作,以保障教学质量。系部成立由分管教学主任、专业主任、教务员组成的教学督导组,负责日常教学管理工作,目的在于提高教师教学水平,了解学生学习情况,提高教学管理水平。

九、质量管理

建立健全质量保障体系。以保障和提高教学质量为目标,运用系统方法,依靠必要的组织结构,统筹考虑影响教学质量的各主要因素,结合教学诊断与改进等自主保证人才培养质量的工作,统筹各环节的教学质量管理活动,形成任务、职责、权限明确,相互协调、相互促进的质量管理有机整体。

十、关于鼓励创新创业的有关规定

1. 将专业课《机械制图与CAD》、《机械设计基础》、《三维造型》3门课程作为专业创新创业类课程,创新创业学分可以转换该3门课程的学分;

2. 设立创新创业学分积累制度。学生参加的创新创业实践活动可以获得创新创业学分,同一类别以最高计算,不重复累加。

类别

5学分

2学分

1学分

0.5学分

科研项目立项资助

国家级

省级

市级

院级

创新创业类竞赛

国家级一等奖

省级一等奖、国家级三等奖

市级一等奖、省级三等奖

院级一等奖

科技类等竞赛

国家级一等奖

省级一等奖、国家级三等奖

市级一等奖、省级三等奖

院级一等奖

技能竞赛

国家级一等奖

省级一等奖、国家级三等奖

市级一等奖、省级三等奖

院级一等奖

创新创业实践活动

注册公司

入驻市级孵化基地

院内孵化项目

专利

发明

实用新型

著作、教材等

公开出版

院内使用

论文

国家核心期刊

省级CN刊物

院内刊物

3. 学生积累的创新创业学分可以转换成专业创新创业类课程学分、专业选修课学分、毕业实习报告(或毕业论文、毕业设计)学分。

4. 其他创新创业类活动想积累成创新创业学分,需由学生申请,经系专业指导委员会同意后方可作为创新创业学分进行积累。

十一、毕业要求

学生在学校规定学习年限内,修满本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所规定的课程与学分,达到本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的要求,准予毕业并发给毕业证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