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思想

志愿者服务已成为“道德style”


发布者:系统管理员    发布时间:2014-08-30    浏览次数:410

8月29日《 人民日报 》报道,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李克强28日在南京出席第二届夏季青年奥林匹克运动会闭幕式之际,向2万多名中外志愿者表示亲切慰问。国家要发展,老百姓要过上好日子,不仅要有物质发展,还要有精神追求,你们的志愿服务,展现了乐于助人、甘于奉献、敢于担当形象,青奥会不仅是运动员相互竞技的赛场,也是志愿者彰显社会道德力量的平台。

  是的,就是让人欣慰的“道德style”,起步于1978年的中国志愿者服务,伴随着改革开放的步伐不断发展壮大,今天,已经成长为让人震撼的“道德style”,比如自1993年共青团中央发起实施青年志愿者行动以来,全国累计已有2.68亿多人次的青年和社会公众为社会提供了超过61亿小时的志愿服务。按照《中国注册志愿者管理办法》进行注册的志愿者总人数已超过2511万名。

  如果说过去的志愿者服务,还有一定的局限性、区域性、阶段性,比如年轻人参与者较多,重大活动亮相的机会多,平时与群众的接触不是太多等。今天,志愿者精神已经在各行各业、各个年龄阶层,甚至包括在中国的老外,都得到了积极传播,它的群众性、普遍性、广泛性、深入性、持久性,越来越得到了落实,在这种服务他人、无私奉献、热忱热心、助人为乐等精神的鼓舞下,志愿者精神已成为中国社会的一道平常的道德风景,它已经在无形的教会我们,要做一个富有爱心的人、充满微笑的人、关心他人的人、释放正能量的人,不仅仅在重大活动和行为中,传播慷慨精神,就是在平常的微小的生活细节中,我们也应该像志愿者那样,充满微笑、心怀无私,推动道德发展不断向前,多制造那种叫温暖和爱的气体,将社会舞台和人际关系打扮成了热闹的春天,舞蹈出更为灿烂的姿态,这不就是我们期待的“道德style”吗?

  “道德style”的说法是有一点时髦、时尚特点,其实,在现实生活中,“道德中国”、“精神中国”真的已成为一种时髦、时尚、流行做法,很多公民都已经把高尚的道德要求、真善美的人格养成,当成了自觉行为,比如“感动中国”人物,比如“最美现象”,“最美司机”吴斌,“最美妈妈”吴菊萍。还有各地曾出不穷的“托举哥”,以及打破“彭宇后遗症”敢于乐于助人的不同版本的“道德英雄”等等等等。这些微小的“点”,构成了一个道德发展的“面”,道德分量、精神分量,越来越得到了强化,它已经在很多公民的心中扎根、发芽,生长出浓绿的枝叶,成为峥嵘的“道德大树”,影响了自我,愉悦了身心,更给社会带来了浓浓的“道德绿荫”。

  我们不否认身边还有一些丑陋丑恶的做法,比如见死不救、道德冷漠、铤而走险、性情歹毒等等,这就印证了那句话,有阳光就会有阴影,我们在严厉抨击这种丑恶的同时,更要提升精神免疫力、道德免疫力,社会终归是在不断发展的,人的道德自律和道德向善向上性,也是越来越强的,为了让社会留存更多的真善美,只有人人行动起来,严厉抨击和打击各种不良,认识到道德发展的长远性,坎坷性,充满信心、面带微笑、化解危难、一往直前,为道德发展扫除障碍,廓清理念。不良行为、丑恶行为,就会在这种引领下,逐渐得到消解和融化。

  “道德style”已经舞动起来了,它的狂歌劲舞,就像中国大妈的街头舞蹈,会吸引更多人情不自禁的参与其中。它更像一股浩浩荡荡的“道德河流”,一心向东,所向披靡,只有砥砺自我,努力追赶,才是我们每个人自觉的选择。

  在志愿者精神的引领下,“道德中国”肯定会舞出更为精彩的动作,打破冷漠,揉碎分歧,迎来“欣赏他人、与人为善、有爱无碍、平等尊重”的道德春天!(中国文明网)

Copyright @2013 福州职业技术学院(团委)All Right Reserved | 地址:福建省福州大学城(联榕路)8号 邮编:350108
联系电话:0591-83761937 传真:0591-83760355 闽ICP备15019752号 | 网站设计制作:现代教育技术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