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研究》杂志刊发学校党委书记林子波采访

发布者:管理员发布时间:2023-09-25浏览次数:10

福建省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主办的《发展研究》2023年第8期“深学争优、敢为争先、实干争效”专栏,刊发了对学校党委书记林子波的采访,内容如下:

主持人:近年来,福建职业教育蓬勃发展,已形成了从中职、专科到本科的职业教育体系。请您谈谈目前福建省职业教育发展的现状、亮点和前景。

林子波:福建职业教育发展历史悠久,1866 年成立的福建马尾船政学堂是中国职业教育的发轫地。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不求最大、但求最优、但求适应社会需要”职业教育办学要求,是福建职业教育的宝贵财富。福建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职业教育,把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作为促进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引擎。经过多年努力,福建省职业教育总体上稳步推进,规模、数量及办学水平都有较大提升。一是福建省委、省政府大力加强顶层设计、系统谋划,统筹推进职业教育改革发展,通过发挥教育、人社等多职能部门作用,推动形成齐抓共管、协同配合的工作合力。在全国职业教育领域首创“分类立项、分类支持、逐年考核、动态管理”项目管理机制,实现了公平竞争、择优培育、能上能下、有进有出,调动了全省职业院校创新发展的积极性。二是国家、省级“双高计划”职业院校示范引领成效凸显。在实施示范性现代职业院校建设工程的基础上,成功对接国家“双高计划”,成为促进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引擎,各院校以国家级高水平专业群为龙头,推进职业教育改革创新,实现办学水平、办学层次和社会影响的全面提升,形成职业院校创新发展“示范辐射、比学赶超、整体提升”的良好氛围。三是契合区域产业发展,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二元制”培养模式和集团化办学特色显著。全省高职院校已与千余家企业联合开展高职“二元制”改革试点;全面推行现代学徒制,基本覆盖全省高职院校;积极培育企业与职业院校共同组建多元投资主体职教集团改革试点,加快建立政行企校合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发展新机制。四是抓中高职贯通培养。人才贯通培养是提高职业技能人才规格和层次、培养高质量技术技能人才队伍的有效路径,也是落实职业教育类型定位的重要环节。如推进福清、闽清、罗源等中职学校与福建技师学院、福州职业技术学院、闽江师专等院校开展合作办学,加强优势专业合作共建,开设“3+2”中高职贯通衔接专业,提升人才培养水平。下一步,职业院校将继续以培养契合区域经济发展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为主线,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人才培养体系,全面推进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

主持人:党的二十大报告再次明确了职业教育的重要地位和产教融合的重要作用。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是职业教育办学的基本模式,也是办好职业教育的关键所在。在技术变革和产业优化升级的背景下,应如何深入推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打造产教融合校企共同体?

林子波: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是现代职业教育的基本特征,是其培养人才的优势,也是改革的难点与重点。一是要提高适应性。围绕国家重大战略布局和契合本区域产业发展需求建设专业,动态调整,适度超前,实现专业调整与区域产业发展同频共振,及时把新方法、新技术、新工艺引入教育教学领域,发挥数字化赋能作用,提高人才培养能力和质量。福州职业技术学院以软件技术、智能技术等8个专业群紧密对接新一代信息技术、智能机器人等8个产业链,对应“数字福建”“数字福州”产业集群,信息化、智能化专业特色鲜明,契合福建省区域经济发展,实现专业链、人才链与产业链有效对接。二要提高融合性。聚焦区域和行业,以产业园区为基础,整合优质资源要素,推动各类主体深度参与职业学校办学,建设一批优势互补、资源共享、联合育人、协同创新、融合发展的产教融合共同体。如福州职业技术学院与福州地铁集团共建“福州轨道交通学院”,开展委托培养、订单培养和员工培训;与东南汽车集团公司合作“现代学徒制”项目,共建新能源汽车公共实训基地,创新实习实训模式。三要提高优质性。通过提升关键办学能力,建立“双师型”职教队伍,建设产教融合实践中心,创新国际交流合作新机制,加大职普融通力度,积极探索更高层次行业专业人才培养。“双高”院校要充分发挥辐射引领作用,推动多元集团化办学,打造区域产业集群产教融合品牌,服务地方产业转型升级和支柱产业发展。如福州职业技术学院与同济大学合作,共同打造“两中心一基地”;联合福建省、福州市总工会,成立“福建省工匠学院”“福州工匠学院”,提升产业工人学历、技术技能水平,服务区域产业经济高质量发展。

主持人:职业教育对个人社会地位获得的影响直接关系到职业教育的吸引力。新修订的《职业教育法》明确,职业教育是与普通教育具有同等重要地位的教育类型。职业教育既不是“终结教育”,也不是“低层次教育”,而是特色鲜明的一种教育类型。应如何改变社会对职业教育的传统印象,提升职校学生就业后的社会地位?

林子波:职业教育为技能型社会提供人才和技能支撑,不可或缺,不可替代。但社会各界还存在“矮化”“窄化”职业教育的传统认知,民众不愿接受职业教育,社会大众失业或转岗时,很少主动寻求职业教育或培训。要改变社会对职业教育的刻板印象,要从以下四方面入手。一是要建立健全多形式衔接、多通道成长、可持续发展的梯度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推动职普协调发展、相互融通,让不同禀赋和需要的学生能够多次选择、多样化成才,以消解职普分流带来的教育焦虑。建议举办优质高职院校本科,落实强省会战略、加快建设现代化国际城市更需要本科职业院校,延长技术技能人才培养链条,让学生有机会在职业教育体系内衔接本科层次接续培养,让职业教育“有学头、有盼头、有奔头”。二是要在制度和政策层面上进一步保障学生在工作报酬、职业生涯发展机会等方面的权利,制定鼓励行业企业参与职业教育发展、用人单位提高技术技能型人才地位与待遇的激励性措施,真正实现职业教育和普通教育一视同仁,形成有利于技能人才发展的制度体系和社会环境。三是打造一批核心专业课程、优质教材、“双师型”教师团队、创新创业实践项目,及时把新方法、新技术、新工艺、新标准引入教育教学实践,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技能课程,抓好符合职业教育特点的升学教育,让职业教育学生就业有能力、升学有优势、发展有通道。四是加强就业创业指导服务,强化劳动教育,推动职业院校学生树立长远的职业观。培养学生具备适应当前岗位的能力,并时刻关注产业发展的前沿领域与核心问题,与时俱进,不断提升自身知识技能素养,以实际行动传承弘扬劳动精神、劳模精神、工匠精神,实现职业生涯的高质量、可持续发展。

主持人:《福建省“十四五”教育发展专项规划》提出,要深化闽台教育融合发展。请您谈谈要如何促进两岸职业教育的交流与合作,为促进两岸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新的动力?

林子波:闽台一水相隔、血脉相连。2021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考察时,要求福建“在探索海峡两岸融合发展新路上迈出更大步伐”,两岸职业教育交流与合作是打造台胞台企登陆第一家园,也是推动闽台合作的重要内容。一是要围绕全省短板产业补链、优势产业延链、传统产业升链、新兴产业建链的新需求,出台鼓励性政策,引导、支持台湾地区职业院校来闽合作办学,聚焦“四大经济”和重点产业,推动闽台两岸院校合作、人才联培、师资引育,合作共建现代产业学院、专精特新学院和未来技术学院,培养产业提升急需的高水平应用型人才。二是提升规模、提质增效,从“请进来”单向引进经验变成“走出去”双向利己达人的职业教育,构建闽台职业教育交流与合作发展新格局。不断完善台湾地区高水平人才聘任与引进的政策机制,加大台湾高水平人才引进招聘力度,积极开展对台招生与培养工作,为台企员工开展职业技能培训,扩大两岸师生双向交流,通过推动闽台共同开发教材、建设课程资源,加强闽台职业教育深度融合。三是立足区域,充分利用福建的“五缘”优势和丰富的人文地理资源,开展文化交流,促进两岸师生心灵契合。携手台资企业,争取协助、筹办海峡青年节,承接“5·18”接待工作、参加海峡两岸职教论坛等,深化闽台师生的专业交流和情感交流。创设闽台大学生创业基地,成立闽台青年创新创业服务中心,聚焦就业问题,为就业、创业提供融资、纳税、创业、培训等服务与支持,增强台籍青年师生的归属感。